端午节当然少不了香气四溢、料多味美的粽子应景!但对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,多吃 2 口,就可能让血压、血脂齐飙高;若严格忌口,又少了点共度佳节的氛围。儿童睡前童话葛根黄芩黄连汤:这道菜过油是为了好吃,茄子过油的时候油温要达到9成热才能下锅,到达迅速锁水,且不是很吸油的目的。好吃的英文
葛根黄芩黄连汤:孩子最爱吃花蛤,买了两斤,赶完集回到住宿的地方,加工一下买的花蛤,加上凉粉,馒头,一顿午饭就有了。智齿是长在哪个位置
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何健康吃「粽」?医师告诉你!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主治医师郭志东表示,虽然各地的烹调手法各异,但传统鹹粽子仍少不了糯米、五花肉、蛋黄等食材,在加入调味料搅拌,不但高油脂、高含钠、高热量,还缺乏纤维质,是不容易消化的料理。粽子高油、高钠、高热量,恐造成心脏负担他说:「以最受欢迎的鹹肉粽为例,高油又高钠,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吃多了,血液的黏稠度会随之上升,除了让血压飙升、加重心脏负担外,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,诱发心绞痛、脑中风和心肌梗塞。
」而甜味粽子内馅包裹豆沙或枣泥,因为甜馅需要和入大量的糖分、油脂才能成团包入糯米中,热量也不低。过量摄取,不仅让糖尿病病友血糖不稳定,更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。得舒饮食概念入粽,用食物替代法则包粽郭志东建议,可运用「得舒饮食」概念,在端午佳节中帮助病友控制血压,降低心血管疾病好发。得舒饮食的原则,包括:低钠、高钾、高镁、高钙、高纤维,以及减少油脂、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摄取,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取。因此,不妨利用「食材替代」方法,包颗适合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均能享用的健康粽子吧!糯米纤维少:改用五穀杂粮类,如五穀米、糙米、燕麦、山药、紫米、地瓜等取代,以提高纤维的摄取。五花肉、鹹蛋黄油脂多:改以瘦肉、鸡里肌或鸡胸肉、黄豆等豆製品代替,减少油脂及热量摄取。保留健康元素:包粽原来会加入的菇类、牛蒡等,能增加蔬菜比例;加入腰果、松子等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,有助于胆固醇代谢,同时吃进更多营养素。没有包粽习惯,选颗健康好粽就更为重要如果端午没有包粽习惯,而是外购粽子时,郭志东建议,首选为杂粮粽、其次是南部粽。杂粮粽可以增加钾、镁离子及纤维的摄取量;南部粽因为经过水煮,可以带走部分油脂。之所以没那么推荐北部粽,是因为北部粽通常是先把糯米熟、拌成油饭,再包入粽叶蒸煮,整颗保留满满的油脂量,对健康影响较大。他建议:「肉粽中包入的肥肉、鹹蛋黄都应挑除不吃,减少饱和脂肪酸、胆固醇的摄取。」不沾酱、少主食、勤运动,才是健康之道郭志东说道,在外选购的粽子其实大多调味充足,不太需要另外沾酱,如甜辣酱等,就可以品嚐到粽叶清香和米饭原味,最重要的是,可以大幅减少盐分的摄取量。而粽子以糯米为主,属全穀根茎类食物,一般常见的粽子大小,相当于 8 分满的饭量,1 餐食用 1 颗已足够,甚至应减少当天其他餐的主食分量。并搭配蔬菜、水果,将健康均衡的饮食融入佳节当中。郭志东呼吁,吃完粽子时,也不要忘记好好运动把热量消耗掉!每次 40 分钟,每週 3 至 4 次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、游泳、踩脚踏车,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。端午应景莫喝「雄黄酒」,剧毒恐伤身他提醒,除了吃粽,端午节还有「喝雄黄酒」作为辟邪除虫的传统习俗。但「雄黄」为含硫和砷的矿石,经加热之后转化为三氧化二砷,是对人体有害的剧毒,食用后,可能会肠胃不适,上吐下泻,严重时,损伤神经、肝脏、肾脏、心肌等器官,建议不要饮用。文 / 黄慧玫、图 / 雷思瑜心血管疾病病友如何健康吃「粽」?专家建议用 1 妙招选好粽,避免加重心脏负担。